在摩洛哥,“中国医生”这个名字闪闪发光!医疗援摩50年纪录片明日首播
当撒哈拉的星斗点亮舍夫沙万的巷口,当大西洋的浪花亲吻阿加迪尔的沙洲,这条1975年启程的方舟载着银针与仁心,穿越了整整五十个春秋……在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派遣50周年之际,《爱从东方来》将在9月23日晚10点在东方卫视播出,看看新闻、看东方App同步播出。
当撒哈拉的星斗点亮舍夫沙万的巷口,当大西洋的浪花亲吻阿加迪尔的沙洲,这条1975年启程的方舟载着银针与仁心,穿越了整整五十个春秋……在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派遣50周年之际,《爱从东方来》将在9月23日晚10点在东方卫视播出,看看新闻、看东方App同步播出。
当一位来自中国三甲医院的骨科专家来到物资人手无一不缺的偏远医院,这是“大材小用”吗?面对资源匮乏、语言不通的重重困境,援摩洛哥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高堪达用七百多个日夜作答。
暮色中的摩洛哥塔扎,晚霞满天。第197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塔扎分队驻地的灯光依然亮着。来自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张爱敏,对着一份病历凝神思索——患者是一位106岁的老人,髋部骨折,若不手术,可能永远无法再站立。
1975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张柏根作为上海首批援摩医疗队队长,带队来到摩洛哥小城塞达特开展医疗援助。还没来得及熟悉环境,他们就投入到白天门诊、晚上急诊全天无休的忙碌之中。
今年是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派遣五十周年。中摩两国于1958年1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5年9月,上海组建的第一支中国医疗队进驻塞达特省的哈桑二世医院,由此开启援摩洛哥医疗工作的历史。
当一位来自中国三甲医院的骨科专家来到物资人手无一不缺的偏远医院,这是“大材小用”吗?面对资源匮乏、语言不通的重重困境,援摩洛哥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高堪达用七百多个日夜作答。